十四、氣瓶內有無剩余壓力(氣體),剩余氣體與欲裝氣體是否相符合
檢查瓶內剩余壓力(氣體)和氣質,應在瓶溫與環(huán)境溫度接近時進行,因瓶溫過低尤其是冬季測定壓力和取樣分析是很困難的。在瓶內剩余壓力低于規(guī)定的情況下,還可能因測不出壓力而將氣瓶錯判成空瓶。
在室內溫差大于30℃時,為便于檢查剩余壓力和取樣分析,應將氣瓶移至室內靜置4小時(溶解乙炔氣瓶8小時)后再進行壓力和取樣分析氣質。
檢查剩余壓力,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判斷下列事項:
(一)瓶內有一定壓力,表示該瓶氣體在未用完之前,即已關閉瓶閥,該瓶未做其他用途。
(二)瓶內即有剩余壓力,外界雜物即不易進入瓶內。
(三)瓶內有了相當剩余壓力,該瓶在充裝前勿需再行置換或真空處理。
(四)對于溶解乙炔氣瓶,還可根據(jù)剩余壓力和測定剩余壓力時的環(huán)境溫度,查閱乙炔在不同剩余壓力和環(huán)境溫度下的重置溶解度。
檢查剩余壓力,對經驗豐富的檢查員,通常是以瓶閥開啟后噴出的氣流緩急和聲音判斷瓶內剩余壓力的大小。這種做法有利于提高檢查速度。初學者應學習這種檢查經驗。
若對剩余壓力檢查有特殊要求時,則必須使用專用壓力表進行測定。例如,對溶解乙炔氣瓶就必須用壓力表測定瓶內剩余壓力,并規(guī)定其剩余壓力小于一定的要求時,必須分析瓶內剩余氣體的純度。純度低于98%時,需要對氣瓶進行真空和置換處理。
在測定剩余壓力連接壓力表之前,應微開瓶閥吹除1-2次,將閥內落入之雜質吹出。
在檢查剩余壓力時,若發(fā)現(xiàn)瓶內壓力高于充氣壓力1/2的永久氣體氣瓶,或瓶內氣體量高于充裝量1/2的液化氣體和溶解乙炔氣瓶,應做好記號退還用戶。
"剩余壓力"和"剩余氣體"兩個術語,并沒有剩余多大壓力和剩余多少氣體的量的含義。一瓶充有150kgf/cm2(14.7MPa)壓力、6m3氧氣的氣瓶,使用看145kgf/cm2(14.2MPa)壓力、5.8m3氧氣,瓶內余留下來的5kgf/cm2(0.49MPa)壓力、0.2m3氧氣,叫做剩余壓力、剩余氣體;使用了25kgf/cm2(2.45MPa)壓力、1m3氧氣,瓶內余留下來的125kgf/cm2(12.25MPa)、5m3氧氣,也叫剩余壓力、剩余氣體。所以不能理解為"沒有多大壓力,大不了一兩個壓力"和"沒有多少氣體,最多100升",而不去注意安全防護工作。任何在檢查"空瓶"時還會遇到用戶誤送的"滿瓶"
在開啟瓶閥檢查剩余壓力和氣質時,人身應立于瓶閥側接嘴的側面,不準站在側接嘴的對面或背面,面部也不準與瓶閥頂端相對,以防側接嘴噴出的氣流及其夾帶的顆粒雜物擊傷,或被氣流反作力推到的氣瓶砸傷,或被脫扣飛起的手柄、軸閥和六角封嚴帽打傷。
近幾年來,有些城市的氣瓶改戴固定式瓶帽,瓶閥手柄相對應地由沒化妝改為六角狀。由于六角帽在結構上存在一定缺陷,在開啟瓶閥轉動六角手柄時,瓶閥封嚴帽往往隨六角手柄同時轉動,脫扣后連同軸閥、六角手柄即被瓶內氣體打出很容易傷人或釀成其他事故。
現(xiàn)在使用的乙炔瓶閥,其閥軸的硬度不夠,使用一段時間,閥軸頂?shù)乃膫€直棱角便被擰成螺旋棱。如果螺旋棱卡在封嚴帽閥軸孔上,開啟瓶閥時封嚴帽便隨軸閥同時旋轉以致脫扣彈出。這也是開啟瓶閥時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對于裝有新瓶閥的氣瓶,在開啟瓶閥前,務必先檢查其封嚴帽是否旋緊。發(fā)現(xiàn)封嚴帽未旋緊,應予旋緊,以防開啟瓶閥時泄露氣體或脫扣打擊釀成事故。
啟閉瓶閥應使用專用扳手,嚴禁使用鑿子、錘子、管鉗等易損閥件的工具。啟閉瓶閥應緩慢操作,不準操之過急,以免產生過高的摩擦熱。開啟裝有壓力表(或減壓器)的瓶閥更應緩慢操作,以防在連接管和壓力表(或減壓器)內形成過高的壓縮熱。摩擦熱和壓縮熱均有可能導致可燃性氣體和助燃性氣體瓶閥燃燒或壓力(減壓器)的爆炸,甚至還會導致氣瓶爆炸事故。操之過急即使不發(fā)生燃燒爆炸,也會損壞瓶閥的部件、螺紋和密封墊。
在關閉瓶閥時,除了要求不準操之過急,還不準關的過緊,因關的過緊同樣會損壞閥件、螺紋和密封墊,并有可能為下次啟閉瓶閥帶來麻煩和危險。
對于瓶閥無法開啟的氣瓶,應轉交氣瓶定期檢驗站處理,嚴禁在檢查現(xiàn)場擅自修理瓶閥。
發(fā)現(xiàn)瓶閥開啟后無剩余壓力(氣體)的氣瓶,務必謹慎對待,不可網(wǎng)名確定是"空瓶"寧肯把"空瓶"當成"滿瓶"對待,切勿吧"滿瓶"當成"空瓶"對待,以防被可能出現(xiàn)的"空瓶"假象蒙蔽釀成事故。因為在閥件損壞、閥芯卡住或瓶內存在銹渣、銹泥、沙粒、鐵屑、結冰等雜物的情況下,均有可能使瓶閥放不出氣來。倘若該瓶是用戶誤送的"滿瓶"或剩余壓力很大的氣瓶,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被高壓氣流及其夾帶的雜物擊傷。
對瓶閥手柄開啟后無剩余氣體排出的氣瓶,應該依瓶閥的不同型式,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對于隔膜式和球壓壓膜式瓶閥,應采用洗耳橡膠球吸取瓶內氣體。若仍無氣體排出,將瓶閥手柄轉回到全部關閉位置后,再倒回半圈或一圈,用小錘輕輕敲擊閥體,或用金屬針從側接嘴稍挑動閥芯,傾聽有無氣體泄出。如果還是沒有氣體泄出,則將手柄再升半圈或一圈,然后再按前法進行檢查。
從事上述檢查時,須注意人體應立于瓶閥側接嘴的側面,避免高壓氣體正面沖擊。、
對于閥芯不肯升起的隔膜式和球壓隔膜式瓶閥以及其他型式的瓶閥,都必須轉交氣瓶定期檢驗站處理。
檢查瓶內剩余氣體的氣質,其目的有二:一是防止可燃性氣體和助燃性氣體在瓶內混合成具有爆炸性的爆鳴氣;二是保證充裝后瓶內氣體純度符合標準。
檢查瓶內剩余氣體氣質的最佳方法是采用儀器測定和化學分析,即可定性又可定量,既能保證安全又能保證氣體純度符合標準要求。利用儀器測定或化學分析檢查氣質時,如發(fā)現(xiàn)有害不純物含量超過其爆炸下限1/5~1/4(體積)的剩余氣體,則該瓶嚴禁充氣,按上述第一項要求處理。
經測定或分析確認瓶內剩余氣體與欲裝氣體同屬一種,且不含相抵觸成分,唯有純度不符合規(guī)定的氣瓶,以及沒有剩余氣體的乙炔氣瓶,應規(guī)定進行置換或真空處理。
現(xiàn)在還有些瓶裝氣體充裝站仍然采用簡易的化學反應和火焰特征鑒別瓶內剩余氣體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只能做到對剩余氣體的一般定性,其作法大致有一下幾種:
(一)鑒別氯、氯化氫、氧氯化磷、二氯二甲硅烷等氣體的氣瓶,用浸過氨水的布片或棉花球接近瓶閥側接嘴,如發(fā)生白霧,即為檢查合格,對砷化氫、氨、磷化氫等氣體的氣瓶,分別用氯化汞試紙,浸過水的紅色石蕊紙、氯化銀和碘化鉀試紙,接近瓶閥側接嘴,如試紙變色,即為檢查合格。
這種檢查需要經驗豐富者擔任,否則也會出現(xiàn)錯誤的鑒別。例如,鑒別氯氣瓶時,如果瓶內倒灌有三氯化銻、五氯化銻、氯仿、氫氟酸等,用浸過氨水的布片或棉花球檢查,照樣也會產生白霧。
(二)用火焰特征鑒別剩余氣體氣質,只適用于氧氣、氫氣、氮氣、空氣和氬、氦、氪、氙燈稀有氣體以及接觸明火不產生毒氣的其他氣體氣瓶。
這種方法是用洗耳橡膠球,從瓶閥側接嘴抽取氣樣,然后吹向點燃的條香或盤香,以火焰特征鑒別瓶內剩余氣體性質。條香或盤香接觸洗耳橡膠球吹出的氣體后,發(fā)生劇烈燃燒并呈現(xiàn)光亮現(xiàn)象,表明瓶內剩余氣體為氧氣;火焰呈紅色發(fā)出"噗,噗"輕度爆鳴聲,表明瓶內剩余氣體為可燃氣體;條香或盤香明火遇氣熄滅,表明瓶內剩余氣體為非可燃或非助燃性氣體;氣火相遇發(fā)出爆鳴聲響,或洗耳橡膠球彈離手握而爆破,表明瓶內剩余氣體已形成爆鳴性混合氣體。
利用這種方法鑒別瓶內剩余氣體的氣質,同樣會出現(xiàn)鑒別上的錯誤。例如"氧氣瓶"內裝的不是氧氣而是其他助燃性氣體,或"氫氣瓶"裝的不是氫而是其他可燃性氣體,就難以鑒別出來,通過火焰檢查即使發(fā)現(xiàn)爆鳴性氣體,卻不知形成爆鳴性氣體的另一種氣體是何物,除非再行采用儀器或化學分析。國內用快速檢氣管判別氣體性質和量的方法可以采用。
利用火焰鑒別瓶內剩余氣體還有下列危險:
(一)對于助燃性氣體和可燃氣體充裝站,檢查人寰經常在現(xiàn)場作火焰檢查,對操作人員本身和車間都是很危險的。萬一工作環(huán)境的空氣與某種氣體形成具有爆炸性混合氣,遇明火即會發(fā)生空間燃燒爆炸。
(二)在香火管理上失誤,頑皮者就有可能拿點燃條香或盤香直接去接觸瓶閥側接嘴進行玩火。萬一瓶內是可燃氣體或已形成爆鳴氣,遇明火氣瓶即會發(fā)生燃燒,爆鳴甚至爆炸。
(三)檢查人員忘記戴手套,或手握洗耳橡膠球姿勢不當,遇爆鳴氣可能擊痛或擊傷手。
(四)對洗耳橡膠球操作不當,可能把可燃氣體或爆鳴氣體,誤鑒別為非可燃氣體或非爆鳴氣。
在檢查瓶內剩余氣體的氣質時,發(fā)現(xiàn)瓶內剩余氣體為爆鳴氣,必須小心地將瓶內氣體排盡,并用與瓶內氣體不相抵觸的氮氣或其他工業(yè)惰性氣體進行置換。然后按上述第一項和第三項要求處理,否則嚴禁充氣。
對于確認瓶內剩余壓力(氣體)的氣瓶,按上述第三項要求處理,以防該瓶曾做過其它用途。
這里必須指出,在準備檢查剩余壓力(氣體)時,發(fā)現(xiàn)特殊型式的瓶閥,在沒有搞清其構造和啟閉方法前,嚴禁檢查瓶內剩余壓力或取樣分析。
推薦閱讀:氣瓶充裝前的檢查第五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