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盛裝氧氣或強氧化性氣體氣瓶的瓶閥和瓶體是否沾染油脂。溶解乙炔氣瓶的瓶閥側接嘴處有無碳黑或焦油等異物。
凡與氧氣和強氧化行氣體氣瓶接觸的工作人員,其雙手、臉面、頭發(fā)、以及手套、衣服和工器具等均不準沾染油脂。必須記?。簹怏w與油脂接觸便會發(fā)生燃燒了。例如某氧氣用戶有位工作人員手戴沾有油脂的手套去開啟氧氣瓶閥,瓶閥內氧氣泄出遇到手套上的油脂。立即引起燃燒,造成手掌嚴重燒傷。
對于氧氣和強氧氣行氣體瓶閥的瓶體、手柄、閥軸、側接嘴或瓶閥附近沾有油脂的氣瓶,必須嚴肅對待,不能輕意放過,以防釀成燃燒爆炸。
(一)氣瓶存放位置不當,使油脂落到氣瓶上,或使氣瓶沾染散落在地面的油脂。
(二)氣瓶使用人員為解決瓶閥開閉過緊,向閥軸上涂抹凡士林、油膏或澆注機油。
(三)檢驗多種氣瓶的氣瓶定期檢驗站,由于管理不善誤將用于含油脂的二氧化碳、氮氣、氫氣、壓縮空氣等氣瓶上的瓶閥裝到禁油的氣瓶上。
(四)氣瓶與機油、柴油、豬肉等油脂物同車裝運,致使油脂沾染瓶閥。
(五)氣瓶使用人員戴用沾有油脂的手套或用沾有油脂的手,去開啟、處理瓶閥漏氣或裝卸減壓器,使油脂抹到瓶閥和瓶肩上。
(六)氣瓶曾裝過含有油脂的氣體或改做過其他容器。
(七)不法分子為遮掩其盜竊、報復或破壞行為,將偷盜的柴油裝藏在氧氣瓶內或通過瓶閥側接嘴向瓶內灌注機油。
在檢查瓶閥是否被油脂污染,不僅要注意明處,更要注意隱蔽之處,諸如手柄遮蓋的閥軸,側接嘴的內壁和內孔,泄壓帽或泄壓塞的下側以及瓶口連接等部位。
發(fā)現(xiàn)瓶閥及其附近被油脂污染的氣瓶,嚴禁充氣,以防瓶內落入油脂釀成燃燒爆炸事故。對于沾染油脂的氣瓶,首先按照上述第一項要求處理,待原因查明、用戶受到安全教育以及不法分子受到法律制裁后,再按照上述第三項要求處理。
瓶肩以下瓶體沾有油脂時,在確認瓶閥及其附近無油脂的情況下,可用清潔的布、棉紗或棉花稍蘸酒精、四氧化碳或二氯乙烷將其擦洗干凈。
使用上述三種溶劑時,必須注意安全,因為酒精和二氯乙烷及其蒸汽均屬易燃物,四氯化碳和二氯乙烷均有毒性。擦洗油脂時,既要防火又要防毒。擦洗人員應立于上風側。必要時應戴防毒面具。
在檢查溶解乙炔瓶閥時,發(fā)現(xiàn)其閥口處有炭黑、焦油等異物,該瓶應按上述第三項要求處理。
推薦閱讀:氣瓶充裝前的檢查第四節(jié)